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博客 > 反思中考数学中的数学文化

反思中考数学中的数学文化

2018年09月11日 10:32:43 访问量:1032


                                                      繁峙县第二中学    王莉红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所占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它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新课标 所要求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又把数学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因此对它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的中考更是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试题中除了考查“双基”以外,又提出了“四基”的要求,便是对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而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文化”越来越成为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实际上,“数学文化”早已成为数学领域中研究的一项内容,如今越来越被数学教育者所注意和关注。数学从来都是一副严肃、刻板的面孔出现在学生的眼中的,而今却也有了点人文的气息,大概这也正是数学要面临的改革,这不仅仅是个名词的问题,它是不是也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呢?我们数学的教学中到底有多少人文的素材和知识呢?这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种引导呢?

慢慢去发掘,慢慢去体会,慢慢去研究,慢慢去探讨,我们的教材中确实有许多值的我们注意的文化的气息,只是我们一直走马观花,把它忽略了而已。

首先,数学中的美就有那么多,举不胜举。我们的加、减、乘、除符号,图形的全等符号,相似符号,平行,垂直等等所体现出来的符号美,还有我们的轴对称,中心对称体现出来的图形的对称美,数字和图形所体现出来的规律美,还有简约的美,统一的美等等。这些数学中的美何尝不是一种数学文化的体现?

山西省14年的中考题中便有一个设计对称图形的试题,这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可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理论强调的太多,反而把图形对学生的直观影响给忽略了,从而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在美中品味数学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其次,数学史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让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了解我们的人类的伟大成就,这难道不是对学生文化的一种影响吗?

数的起源,数的发展,数的运用,哪一次不是我们前人聪明智慧的结晶,从摆石子,打绳结,然后到数的产生,还有科学家们对数的发展的奉献精神,这应该都是我们教学中很好的素材,而这些在教材中也都有所体现。正是基于此,近年来的中考题也是注重这方面的考查,同样的14年的中考题的一道选择题便是对“赵爽弦图所解决的数学问题是什么?”穿插了对数学史的考查,这应该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信号。于是我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材上的例4便是一个与数学家有关系的一道问题,因此我在讲这道题的时候特别让学生们去关注数学家泰勒斯,然后问他们“泰勒斯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什么?”学生们在读完题之后都会回答: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怎么测量的,用到的是什么知识?学生们一目了然,而且印象深刻。

再者就是数学阅读中的文化。实际问题情景设置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应用的同时,了解我们身边的事情,了解社会的发展。13年山西省的中考题中的一道概率统计题便是以五台山,平遥古城,黄河壶口瀑布和云岗石窟为背景的一道题。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数学试题中阅读量的增加一度使老师们非常头疼,数学题就是纯数学,阅读量大反而会使学生厌倦读题,没有耐心的学生往往便失去了审题的信心。然而我们作为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师,数学的发展及学生的成长,应该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了解这些文化,我们就应该和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一同走进我们的文化世界,走进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不仅是为了解题,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的常识,了解到政府的决策,了解到科技的进步,了解到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了解数学本身是温和的,慈祥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于是多一份热切,多一份兴致。

纵观数学史,数学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素养更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也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新课标下对数学的期待,也是对新课标下教师的要求,在新新事物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投身于课堂改革中去,积极的去探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学,有所乐,然后有所得。

中考试题的改革,确是在给我们的教师指引着方向,我们应该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以育人为目标,以教书为手段,为开辟教育新航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马志英
上一篇:追梦赤子心
下一篇:课改感言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第二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繁峙县第二中学 山西省繁峙县城建设街二中路 联系电话:0350-5524164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