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技能”成就“大未来”
“英国达人”:职业教育不是失败者的教育
在很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但近日,一群来自英国的“技能达人”却向中国同龄人讲述了“小技能”成就“大未来”的真实经历。之前,这一名为“中英世界技能大赛巡回交流”活动已在广州、大连、盐城等城市进行展示,上海是英国代表团此行的最后一站。
参与对话交流的两位“技能达人”都是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者。阿拉斯泰尔·伯特从小就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在泰晤士河谷大学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三年的烹饪艺术管理学习。相比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他更喜欢变化无穷的糕点制作技术。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参加技能培训,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行业潮流,更新制作技巧,最终在第40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糖果面点制作优秀奖,现已成为英国知名餐厅威廉克利餐厅最受重用的面点厨师之一。
理查德·赛格尔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功人士,高中毕业他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走上了职业培训的道路。在职业院校老师的帮助下,他有机会与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把职业培训中学到的最新技能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在第40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击败各国选手,获得电气装置金牌。现在他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为高端客户设计和安装家庭自动化装备,实现了自己的职业梦想。
在今天的英国,职业教育已越来越受到年轻人青睐。据随行的英国世界技能大赛总顾问珍妮·夏柯顿介绍,英国教育界重学术轻技能的倾向曾经持续了100多年历史,但现在这种现象已得到改观,大学毕业生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就业制度中的优势已经显现。如今在英国,有40%的学生高中毕业上大学深造,但他们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仍需取得相关技能认证才能进入职业生涯。英国教改规定,新就业或重新就业人员都必须持有相应的国家技能资格证书,这一证书成为企业技术岗位录用人才的重要标准。
对此,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邬宪伟很是感慨:“怎么把小技能变为大未来,是我们一直希望得到破解的教育难题。英国选手的经历为我们呈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
世界技能大赛举办已有60多年历史,中国去年首次组团参赛,引发教育界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邬宪伟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内企业雇主对熟练掌握高精尖国际技术、具有技术创造力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却面临生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缺乏培养国际型技能人才的经验。“现在社会普遍重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占有优势的学术人才,而事实上我们非常需要一种类型学校来培养精英技能人才。”邬宪伟说,“在国外,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奖的选手常常是雇主争抢的人才,公众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奥运会获奖选手。但在我国,社会对技能大赛获奖者的重视程度却要逊色得多。高技能人才必须得到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才可能成就他们个人的大未来和国家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