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中央工作后,高层人事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三大直辖市主要领导的调整,原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原上海市市长韩正兼任上海市委书记,原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兼任天津市委书记。在此之前,原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原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孟建柱兼任中央政法委书记。可以看出,在十八大后很短的时间内,重要省市和部门的人事调整已经进入正常调整的轨道。
从这次人事调整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的用人谋略。
其一,重用对地方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是习近平的用人基调。比如,中组部对刘奇葆的评价是:“刘奇葆同志是2007年11月担任四川省委书记的,这期间正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和经历地震灾害的特殊时期。五年来,刘奇葆同志团结带领省委一班人,勤奋敬业,扎实工作,为四川的改革发展稳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同全省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这个简要而精当的评语对刘奇葆在四川的突出贡献作出公正评价,刘奇葆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超出常人的工作精神,为重振四川作出了重要贡献。赵乐际出生于1957年,他先后在青海、陕西担任省委书记,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对三秦大地充满感情。
其二,重用政治上人民信得过的人。政治坚定是习近平用人的最主要原则。韩正在上海曾经经历过三任市委书记,在陈良宇腐败案发生后,韩正倾心投入到上海的反腐和经济建设中,担任过上海代理书记,对上海的稳定作出过贡献。随后,他又先后与习近平、俞正声合作共事,赢得了广泛好评,韩正政治上的坚定,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中组部对韩正的评价是:“韩正同志政治上坚定,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和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孙春兰曾经有过丰富的地方工作经历,担任过辽宁省妇联主席、工会主席、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兼大连市委书记、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福建省委书记等职,孙春兰曾经用十六个字概括福建精神:“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这十六个字精炼地概括了深具福建特点的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奋斗精神产,而这,正是一个地方主要领导政治上坚定的生动诠释。
其三,重用年轻、有干劲的年轻干部。孙政才是中央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干部,孙政才为政经验丰富,曾经担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农业部部长、吉林省委书记,他对地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从来不张扬,赢得了广泛好评。孙政才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向全市党员干部承诺:“一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立奋进之志、常存敬畏之念,做到政治坚定、工作勤奋、作风务实、生活简朴、严谨自律。”中组部用孙政才“视野开阔、决策果断”八个字评价孙政才的工作作风,让人们对孙政才的低调有了深刻的理解。
习近平的用人谋略,我们在他工作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深切地感受到——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强调干部要形成良好的风气,关键要抓好德行、理念、实践。
落实到理念上,就是要牢记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时刻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落实到德行上,就是要注重修身养德,在实践中陶冶道德情操。 落实到用权上,就是坚持秉公用权,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强化行使权力的纪律观念。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做到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的党建思想和干部选拔任用思想在他的党校讲话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在2008年5月 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 “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在2008年11月 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谈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在2009年3月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说,领导干部一要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二要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三要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四要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五要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在2009年5月 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2011年3月,习近平说: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习近平批评“文山会海”、“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规模效应”等严重的形式主义作风。
在2012年3月2日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党的纯洁性要求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党的纯洁性
2012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学校重点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指出:领导干部要打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基础;要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要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作风保证;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2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学校指出,一个领导干部在一生中始终坚持正确政治立场,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持清正廉洁,同样不容易。如果一朝不慎,便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这样的教训太多了。面对种种诱惑,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保持古人所说的“夙夜震畏、不敢荒宁”的清醒认识,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2012年7月25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特别指出我们党拥有的五个“巨大优势”:“我们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坚持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教育、团结、鼓舞广大党员和党的干部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这是巨大的理论优势。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目标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建立和执行铁的纪律,这是巨大的政治优势。我们党集中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数量众多的先进分子,集中了全国各个领域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建立了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力,这是巨大的组织优势。我们党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形成并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和蓬勃活力,这是巨大的制度优势。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体现人民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我们党的宝贵资源。我们党靠这些优势起家,靠这些优势成就伟业,也一定能够发挥这些优势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基层调研时,习近平也是始终关心干部的培养和成长——
2008年8月,习近平在宁夏调研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到干干净净干事,最根本的是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一是信仰意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公仆意识,心中有民、一切为民;三是自省意识,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四是敬畏意识,常思贪欲之害;五是程序意识,严格按规矩办事;六是民主意识,善于集思广益。
2009年在辽宁调研时反复强调: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
2010年7月,习近平在海南调研时强调,习近平此次海南调研提出培养选拔“有韧劲、有思路、有激情、有贡献”的干部,
2011年1月,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指出: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杜绝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作风不实的投机钻营者谋到好处、占到便宜。
习近平无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发表重要讲话,还是在地方视察,都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他的用人谋略无不体现出坚定的政治意识、成熟的群众意识和清明的廉政意识,清正为官、低调为人、扎实为事,是习近平干部政策的主基调,这必将引领中国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