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上火”病不轻
距各类升学考试还有最多半个多月左右的时间,学生们自然是埋头苦学,只等临门一脚,紧张程度自不必说。“累病了”的情况虽偶有发生,但由于家长的后勤保障大都做得到位,孩子们的备考状态还算不错。但有种怪现象是:许多家长累病了。
根据记者的随机采访,“孩子升学,家长生病”的情况并不鲜见。现在上大四的小王谈起当年的经历仍“心有余悸”:“原来我妈身体特别好,可我高三时,她跟着着急上火,我的模考成绩直接影响着她的血压。只要我成绩低一点,她血压准高上去一大截。她天天吃降压药,有一次着急发火时差点晕过去,被送到医院输液。那一年,降压丸成了家中常备药。”现在,王妈妈却一笑了之:“当时大夫查不出病因,只说是着急造成的,我原本不信,可随着高考结束,血压恢复了正常,而且这些年来都未再犯。”
如果对于王妈妈来讲,“着急导致高血压”算得上“心病”,那六年级学生家长赵先生一个多月的生病经历则让身为 主任医师的太太都不明所以。赵先生体质不错,也规律锻炼,一年半载不会感冒一次。可上月底,他却打起喷嚏来没完没了,鼻涕眼泪一大把。虽然中西药吃了一大堆,还是低烧了好几天,化验、胸片都查不出问题,只能等着自愈。可烧刚退,浑身又开始起疹子,更让老赵郁闷的是,好不容易疹子下去了,颈椎病又犯了。这一整月可谓“治好咳嗽添了喘”。老赵一打听,类似的病友真不少,都是家长因为着急病倒的。
紧张焦虑“想得太多”
“孩子考试,大人发烧”,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就这样发生了。更有甚者,考生父母互相埋怨、推诿,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其实,这一切的不安因素都是内心焦虑造成的。
对考生来说,他们“害怕”的仅仅是未掌握的知识点、考卷上的难题、不理想的分数和考不上理想的学校,当然还有父母没完没了的数落。总之,孩子恐惧和应对的都是“学习”本身。而家长则不同,他们也是一路过关斩将考过来的,并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深谙“学习好才是真的好”的道理。某六年级家长直言不讳:“我们是知道得越多越紧张,而且特别容易将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综合到一起胡思乱想。比如,我儿子六年级上学期成绩不好,我又了解到某个同事的儿子高考只考了三本,不仅学费高,而且脸上无光。想到这些,我就特害怕儿子现在学习不好将来考不上好大学。”
“怕别人问”也是这些“想太多”的爹妈急火攻心的又一原因。大考之前,孩子讨厌他人的过度关注,家长也不例外。张女士的女儿今年高三,现在特别怕见人,“女儿快考试了吧”成为她最烦听到的话。
可事实上,“孩子怎么样了”早已成为中年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但是过于敏感的考生家长却将这些普普通通的问候语“妖魔化”。亲朋问多了,生怕孩子考不好而紧张得不得了,大家如果装作不知道而不问,他们还会觉得大伙儿“不屑”问。总之,大考之前,考生家长早已敏感多疑,不良情绪严重。更有甚者,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圆梦计划”的选手,所以他们对于考试的焦虑程度可想而知。
故作镇定装着没事
为了给孩子制造安静备考环境,焦虑的家长尽量保持家中安静,不少初三、高三考生家长介绍:“客厅的电视就没开过,我们两口子只用手机或Ipad上网、看视频,还不敢出声音,生怕影响了孩子备考复习。”不仅如此,某些家长在家走路都蹑手蹑脚,甚至放弃了夏天常用的塑料拖鞋,他们说:“怕来来回回走路出声音影响孩子心情。”总之,“这里的一切静悄悄”。
家长的任何反常举动,孩子都会有所察觉。有高三学生说:“本来父母一直对我成绩不满意,天天数落,可半个月前,他们表现出的态度可谓180度大转弯,半句关于成绩的话都不说,每天就让我吃好喝好。虽然如此,我却能听到他们在自己屋内悄悄唉声叹气。”
敏感往往是毕业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即使大人嘴上说着“没事儿,没事儿”,但孩子从大人“反常”的行为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压力。“从他们愁眉苦脸的表情里就能感受出紧张焦躁的氛围。”初三女生王蒙说,“临近考试,虽然他们已经尽量克制情绪,可我妈拿到模考成绩时那句‘哎呀,完了完了’,还是暴露了她的失望情绪。这句脱口而出的话,让我彻底看透她的若无其事都是装出来的。”
在很多考生看来,家长口口声声的“考不好也没关系”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很多考生说:“健康状况不会说谎。大考前,妈妈不是失眠就是生病,精神状态也大不如前,我有强烈的负罪感和使命感,觉得成绩比任何灵丹妙药都管用,真的是压力山大。”'